直线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
上一节演示了直线直流电动机的工作过程。只要向直线直流电机简易模型中的导电棒上施加一个外力,且外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,简易模型就变成电动机了。
如果外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,会怎么样呢?
简易模型启动完成后
在直线直流电机简易模型中,有一组电池、一个电阻和一对儿绝对光滑的导轨。导轨上平放着一根金属导电棒。导轨的周围分布着均匀的恒磁场,方向垂直于屏幕向里。
电池、电阻、导轨、导电棒和开关组成了一个电路。开关一闭合,简易模型就启动了。
启动过程完成后,导电棒以速度 vss 向右保持匀速直线运动,并由此产生了一个与电源电压大小相同、方向相反的感应电动势 (eind)。这时,导电棒处于平衡状态(受力为零),电路中也没有电流。
外力引起的运动状态变化
简易模型启动完成后,导电棒突然受到一个水平向右(与其运动方向相同)的外力 (Fapp),如图所示。
根据牛顿第二定律,导电棒在外力的作用下将产生水平向右的加速度,从而使移动速度(v)加快。
根据感生电动势的计算公式,导电棒的移动速度 (v) 加快了,导电棒上的感应电动势 (eind) 就会随之增大。
由于向导电棒施加外力前,感应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大小相等、方向相反。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,施加外力之后导电棒上的感应电动势增大了(eind > VB),电路中就会产生与电源电压方向相反的电流(反向电流),其大小会随着感应电动势的增加而增加。
由于产生了反向电流(沿导电棒方向向上),根据左手定则和安培力的计算公式,磁场就向导电棒施加向左的安培力,且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大。
当导电棒受到的安培力增大到与外力大小相等时,导电棒达到平衡状态,即导电棒又恢复到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了。只是,导电棒的运动速度相比之前加快了一些。
发电机的工作原理
上文中简易模型的运动状态变化过程,其实就是直线直流发电机的工作过程:
在发电机的主轴上施加一个扭矩,扭矩的方向与主轴的运动方向相反。这时,主轴的转速就会增加。主轴的转速增加了,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就会增大。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增大了,线圈中就会产生反方向的电流并不断增大,为电池(负载)充电。
如此以来,发电机就实现了从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。转换方程如下:
如果以角速度表示的话,转换方程还可以写为:
其中,τind 是安培力 Find 在旋转运动中的对应物理量,角速度 ω 是速率 v 在旋转运动中的对应物理量。
总结
同一台电机,既可以用作电动机,也可以用作发电机。唯一的区别是,外力施加的方向不同。
从电学上来说,当感应电动势小于电源电压 (eind < VB) 时,电机被用作电动机;当感应电动势大于电源电压 (eind > VB)时,电机被用作发电机。
无论用作电动机还是发电机,电机中都会产生安培力和感应电动势。区别只在于,外力施加的方向不同(相对于主轴的运动方向)。
从运动学上来说,当主轴的转速减慢了时,电机被用作电动机;当主轴的转速加快了时,电机被用作发电机。
无论用作电动机还是发电机,电机主轴的转动方向都是相同的。不过,电流方向是相反的。
提示
经常有初学者误以为,电动机和发电机的主轴转动方向是相反的。但其实,它们只是一个转得快一点、一个转得慢一点而已。